X
“下”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造字本义:与天相对的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上”* 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点击图片观看《快乐汉语》
身份卑微的人所处的位置称为“下”,相关用词如天下。从上面到下面称为“下”,相关用词如下楼。“下”就是底部、底层的意思。其字从一从|,“|”在“一”下,引申为向下走。凡是下层、底层的人,都用“下”称呼,如“下民”“下土”等。又引申成为“下降”的“下”。
“下”, 指事 字。 “下” 与“ 上” 是 相对 的 概念, 故 其 字形 亦 相对 而成。 甲骨文、 金文 均以 一 长 横 表示 界线, 置 短 横 于 其下 为“ 下”。 小篆“ 下” 字 短 横 演 变为 竖, 指事 之意 相同。“ 下” 的 本义 为 下面、 位置 在下。《 说文· 上部》:“ 下, 底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