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甘”是“甜”的本字。甘,甲骨文在“口”(嘴、舌)中加一短横指事符号,指事符号代表口腔内的舌头或嘴部的动作,整个字形表示用口、舌品尝美味。造字本义:用口舌品尝美味。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的“口”写成“廿”,导致字形面目全非。当“甘”逐渐书面化后,籀文再加“舌”另造“甜”代替。“甘”作为形容词与“甜”* 同义,但“甘”多用于书面语境,“甜”多用于口语语境。
“甘”就是甜的意思。相关用词如甘蔗、甘肃等。甘肃的名字来自甘州,北面与大漠相邻,向西则控制着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甘肃是蒙古族与回族等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对于统治者而言,安抚、管理起来非常不容易。甘肃境内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经常有老百姓吃不饱饭的事情发生。甘肃西面的西宁府,是驾驭青海的要塞。甘肃东面与陕西省的分界处有陇山,因此也称甘肃为陇西。
“甘”,指事兼会意字。甲骨文的“甘”字,是在“口”中添加一小横,指舌头所在的位置。舌头是味觉器官,可感觉甘苦。小篆的“甘”字与甲骨文相似。楷书则将中间的一横拉长,书写上较为匀称。《说文·甘部》曰:“甘,美也。从口含一。士,道也。”“甘”的本义是味美,作为汉字部首,从“甘”的字往往与“甜”、“美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