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那些关注的是天地和人之间的关系,根据时令和时节的不同,帮队们预防疾病的人。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病救人,无论争斗对象是人或是病菌,一旦发生争斗行为,需要打仗或用药打针,即属下策。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何赢之有?

作为中国哲学的开埠祖,中华千古圣人老子何尝不懂这个道理?整本《道德经》,俨然一本思想界的《孙子兵法》和《黄帝内经》,老子在其中处处透露着不争能赢的哲学,《道德经》希望人们能更加讲究生存和发展的技巧与方略,而不是与人相争。
《道德经》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要想赢,有四种方法:一日法地,二日法天,三日法道,四曰法自然。若能按这四种方法去做,没有人会不成功的。老子认为,天将予之,不争而得,争之无用,徒增苦痛而已。因此,做人要应时而生,顺时而去,安时处顺,自然而成。凡争者,必不自然,不自然者,必违大道。违大道者,必不成功矣。

几千年前,《道德经》一书已经将老子不争而赢的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得到理解和重视。正是因为争者们急于求成、浮躁功利的格特征,与《道德经》清静无为、顺其然的主张背道而驰,才在事业大厦奠基的同时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这颗种子会伴随着大厦的兴建而长大,无论大厦建设得多么壮丽无比,在大厦内部的那棵由失败种子长成的大树势必会将大厦倾覆,最终使争者们一生的辛劳化成灰烬。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