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大道是空虚的,但却是用不完的。是渊深的,好像是万事万物的主宰。锉掉自己的锐气,解除俗事的纷扰,柔和自己的光芒,和凡夫俗子混合在一起。真实存在,却又若有若无。我不知它从何而来,仿佛它是天帝的祖先。
空气养护着万物,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没有了空气,万物就无法生存。

自命不凡
道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主宰力量,是万事万物发展及灭亡的根源,是冥冥之中亘古不变的规律,就好像生物的基因密码一样与生俱来,能决定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及其形状性质,始终无丝毫改变。它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它却是虚无的。空气养护着万物,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如果没有了空气,万物就无法生存。广播电台正在播放节目,没有调好频道,人们无法收听到声音。大道就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去体会。凡是符合道体的事物,必定会得到蓬勃生长,违背了道体,只会自取灭亡。道是不能够被认识的,只能意会。如果没有一颗平静、安详及清灵的心态,是无法体会到内心及周围道的存在,更无法与其交流。争者由于受到欲望和野心的支配,身心无时无刻不在拼命运转,就像一台不停地换频的收音机,只能听到一片嘈杂的声音,即使偶尔碰到道的频道也只是一闪而过,无缘接受道的开导。争者血液膨胀,其行为举止无法与道相吻合,即使在不知不觉之中偶尔做出一些合乎道体的事情,取得一些成果,但最后还是背道而驰,无法善终。大道空无,若隐若现,非宁静无法致远。争者一生冲动,欲望横流,无法得知道体一二。万事万物荣盛衰败,一切冥冥中皆有定论,一个无法静心体会道的存在的人,安可以与之谈道?

大道空无,若隐若现,非宁静无法致远。争者一生冲动,欲望横流,无法得知道体一二。万事万物荣盛衰败,一切冥冥中皆有定论,一个无法静心体会道的存在的人,安可以与之谈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在《道德经》里面出现过两次,老子所说的入世方法归根结底就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八个字,太锐利就容易伤害到别人,太复杂就容易漫无头绪,光芒太耀眼就容易引人注目,一尘不染容易自命清高。“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八字就是圣人安身立命的真言。台湾“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曾经提出做人的十大要诀,诸如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友等,其实就是老子“和光同尘”的具体做法。而争者很难做到这点,他一心认准目标,认为只有把时间与精力都用在工作上,用在刀刃上,用在实现目标上,才有意义。只要对实现目标没有帮助的事情就不会去做,更不屑与小人或凡夫俗子为伍,因为他不舍得花时间去打扮和迎合别人,也不会去真心交朋结友。套用曾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那种人,内心过分躁动,行为过于突出,碰壁也就是家常便饭了。

项羽失败之谜
项羽的失败跟刘邦的崛起颇有点“相对论”的意味,刘邦崛起的原因恰恰是项羽没落的原因。
《史记》并没有记载刘邦常读《道德经》,但刘邦的为人处事却与道相吻合。其一,刘邦没有明显特长,没有项羽力能扛鼎和万人敌的本领,更没有项羽那股咄咄逼人的锐气,这可谓“挫其锐”。其二,刘邦为人简单、豁达,《史记》记载其性格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遇到麻烦就虚心请教“为之奈何”,请高人指点,自己不去多虑多念。而项羽肚量狭小,难以容人,遇事自作主张,喜欢小题大做,常常把事情越搞越麻烦,这可谓“解其纷”。其三,刘邦善于与人分享成果,把功劳让给别人,以减弱自己的光芒,在大家拥戴他做领导时,推三阻四不肯就位,使大家认为他是一个不爱表现的人,因此更加拥戴他。项羽则处处喜欢出风头,卖弄本领,即使一败涂地,还要“为君快战”,让大家知道不是他不会打仗,而是天要亡他,还自封西楚霸王,往自己头上戴光环,相对于项羽来说,刘邦的行为可谓“和其光”。其四,刘邦平民出身,自小与街头混混为伍,吃、喝、玩、耍样样精通,不仅平易近人,而且与手下的人打成一片,称兄道弟,不分你我。项羽是贵族出身,虽然也会体贴下属,但很在意与其交往的人的身份和人品,不屑于与庶民为伍,与项羽相比,刘邦可谓“同其尘”。刘邦虽然没有学过道,为人处世却能符合道体,一生得到道的庇佑,逢凶化吉,而项羽却是自命不凡,背道而驰,结果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调
理
心
法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注:锉掉自己的锐气,解除俗事的纷扰,柔和自己的光芒,跟民众混合在一起。
▽ 点击查阅书籍目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