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事扰人
人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和做事情,只有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才会用心去做好。天底下哪个为人父母的不想自己子女过得好?但是强加于子女身上的教条,却常常激起子女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应秉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以自然求和谐,让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和做事,使老百姓生活得舒适自在。

争者喜欢标榜仁义,自认为对别人有好处,或有帮助,或有所改善,就不断地提出新的主张和措施,干预别人的正常生活和意愿,灌输给别人无穷的欲望,使社会的反抗和抗争不断发生;争者像鼓风手一样不断地拖动风箱,煽动火势,使动乱不断蔓延,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中国及世界历史都证明,安居方能乐业。社会动荡不安是国家和民族的一种倒退,只有维持团结稳定的局面才能使国家获得发展。即使是推行新政,也应该顺从天意民愿,让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去做,这样的改革才能深入人心,才不会出现社会性的逆反心理,引发社会动乱。
刘邦的性格仁而爱人,为人处世顾及他人利益,不愿意勉强别人做不愿做的事情,跟着刘邦的人多数是出自自愿,心悦诚服。刘邦行军打仗,每到一处必先安抚百姓,让老百姓照常生活生产。刘邦进入咸阳时,曾和老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繁文苛律,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即使屡战屡败,他也能很快得到兵援和物资补充,卷土重来,这都是老百姓支持的结果。项羽骁勇好战,处处强迫别人听从指挥,行事缺乏商量,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推行“三光”政策,不论男女老幼,都杀光、抢光、烧光,使“城无遗类”,在项羽统治下的老百姓无不谨慎小心、胆战心惊地过日子,跟着项羽的人多数是情非自愿,口是心非,所以项羽一旦失败大家便一哄而散,很难东山再起。天遂人愿,刘邦屡战屡败,一胜便江山安定,项羽战无不胜,一败便肝脑涂地,正如项羽所言:“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天为什么要亡项羽呢?滋事扰人是一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