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愎自用
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夺得天下,乍看像是一出戏剧。刘邦举止粗俗、满嘴脏话,好酒好色,没有主见,横看竖看都是一个市井粗人。项羽出身高贵,自小习武读书,举止有大将风范,有勇有谋,怎么会败在刘邦的手里?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项羽刚愎自用。项羽一旦遇事情,便会勃然大怒,不仅不会听从身边范增等人的劝告,反而自作主张,率性而为。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体能上项羽力能扛鼎,以一敌十,刘邦比不上项羽;在智商上项羽熟读兵书,聪明过人,刘邦也不如项羽;但是在情商上刘邦能克制欲望,忍气吞声,喜怒不形于色,用范增的话来说:“沛公在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入宫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犯。”即使是在项羽占尽优势的鸿门宴上,项羽也被刘邦哄得服服帖帖,倒过来像是欠了刘邦的人情。刘邦因为知道自己读书少,没有谋略,所以能虚心请教别人,看得起别人;项羽倚仗自己武力过人,熟读兵书,所以不肯听从别人劝告,经常看不起别人。刘邦看得起别人,放开手脚让别人干活,不加干涉,别人跟他在一起觉得很自在,很放松;项羽个人能力太强,经常强迫别人听从他的意愿,别人跟他在一起常常会感到身心被束缚,才华得不到舒展,所以有能力的人像韩信、陈平等,纷纷从项羽军营投奔到刘邦军营,改变了刘、项两军的力量对比,从而使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要避免重蹈项羽刚愎自用的覆辙,就要体会道家思想,第一,思想上要保持“入静”的状态。“入静”即气功所谓的“意守丹田”,一个人“意守丹田”的时候,就会浑然忘我、超然物外,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去除私心杂念,超脱于凡尘俗世,使自己像婴儿一样放松自如,使自己的元气运行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的人能保持人的躯体不受邪气的侵袭,使自己的元神得到净化。

第二,在行动上要做到顺势而为,任其自然发展。天有所生,地有所养,万事万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其固有规律,带着自身的独特基因,按照自身的条件、想法及意念去发展。虽然我们明知有些事情顺其发展有悖常理,但却正是符合自然自生自灭规律的,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一种需求,是人力所不能为的,我们也只能随遇而安。当然,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做些调整性的动作,但却不要去妄图加以改变它们的发展主线,生存和死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本身亦无可幸免,我们要做到自然而然,任凭万事万物自然生长,做到顺势而为,这才是明智的处世方法。

第三,为人处世要学会不居功,即“推功”,把功劳推离自身。我们顺势而为,涵养万物,用我们的精神原体使万事万物自然发展,生育了子女却不把他们当作私人财产,培养子女成长却不主宰子女的思想,让子女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喜欢走的路,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为人父母的最根本的大德。当官的人也应该把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不要把个人思想强加在当地百姓身上。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去促进地方的和谐发展,但是不宜生搬硬套地制定措施来规定当地的发展方向,要学会顺势而为,用一种调理的手法去施政安民,给当地百姓一个自然的生长、居住环境,这就是为官一方的最大恩德。相反,争者一门心思有所作为,心里总有一大堆的规划和蓝图,喜欢别人听他的话,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事情,他自己认为是来帮你的,对你有好处,所以就要改变你。争者治理国家,为官一方,打着造福当地百姓的旗帜,出台一套套政策方案,拼命地想改造当地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操守,偶尔做出了一点小成绩便大肆宣扬,统计上报,吹嘘功劳。按老子的话来说,虽然他可以做到生、为、长,但却做不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如果只从短期效果来看,争者也是有德的,但这种“德”不是大德,论其功,只能算是小德,倘若其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反而变成了无德,甚至败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