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深谙道义的人,深奥玄妙、圆滑通达,深藏不露不为常人所认识。正因为不能为常人所认识,所以勉强来形容一下他们为人处事的状况:小心谨慎象冬天踏冰过河;犹豫警惕象四周有强敌环伺;形象端庄象在别家做客;随和涣散,像冰将要融化;敦厚朴实象未经雕刻的石头;心胸开阔象广大的山谷;和光同尘象江河般浑浊。看不出哪里与众不同,也看不出哪里显得比别人高贵。谁能做到混浊时与别人同流合污但安定下来慢慢就澄清回复到原来的样子?谁能在长久安定后还能慢慢回复生机盎然?把握此道的人,不贪求盈满。正因为不贪求盈满,所以能在守成中获得新生。

能做到平常时安守本分,不引人注目,但时机到来就会迅速把握完成大事,这就是懂得成功之道的人。
行浅思陋
平常时安守本分,不引人注目,但时机到来就会迅速把握,完成大事,这就是懂得成功之道的人。

凡事不要做得太猛,做事要有所保留,不要截断自己的退路,即使面临绝境也可以曲径求生。善于为官的人,也是善于保护自己、善于融入环境、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他不会给人才华横溢的感觉,不会让人觉得他很能干,处事谨慎小心、大方朴实,愿意和人们“同流合污”,有时还会流露出不大正经的样子。争者给人的感觉正好相反,他强调果敢,行事不顾及别人的利益,经常得罪周围的人,所以就不能做到“犹兮若畏四邻”;做事往往主动出击,处处像主人一样,没有办法做到“俨兮其若容”;内心像冰一样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做不到“涣兮若冰之将释”;他很有个性,没办法做到谦虚朴实,虚怀若谷,一味显示自己的清高,无法容纳别人的缺点,做不到“混兮其若浊”。他要么一直混浊下去,要么一直澄清下去,很难做到善恶参半,美丑共存,因此,很容易让别人摸透他的心思,受到别人的诱惑和算计,从而成为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更有甚者成为别人的猎狗,为他人奔跑捕猎,得到的猎物都是别人的,这就是争者当官的悲哀。善于处事的人会在环境不适合的时候,像变色龙一样隐藏自己,一动不动,等待时机成熟,才慢慢地使自己活动起来,这就是“浊以静之徐清”的方法。争者则不然,如果环境不适合自己,他往往选择逆水行舟,力图去改变和对抗环境,从而导致许多挫折和伤害,使他的前途变得相当曲折,难以达到目的。

魏帝公然杀司马昭
魏景元元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见自己的权威日渐削弱,感到非常愤恨。五月初七,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天要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们。”王经说:“如今权柄被司马家掌握,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效命。而且宫中护卫空缺,武器盔甲又少又差,陛下凭借什么?祸患难以预料,应该等待更好的时机。”魏帝说:“我已经决定这样做了!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死呢!”说完就进宫去禀告太后。

王沈、王业跑着去报告司马昭。魏帝随即拔出佩剑登上辇车,率领宫殿里的宿卫僮仆等人呼叫着冲出来。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在东止车门遇上魏帝。魏帝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的兵士吓得逃走了。中护军贾充由外而入,在南殿之下与魏帝战斗。魏帝亲自用剑拼杀,众人想要退却,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持戈上前刺魏帝,将他杀死在辇车之下。司马昭闻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太傅司马孚跑过去,把魏帝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很伤心,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进入殿中,召群臣一起商议。尚书左仆射陈泰没有来,家人逼着他去。陈泰不得已而入殿,见到司马昭,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对着他流泪说:“玄伯,你将如何为我打算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稍稍谢罪于天下之人。”司马昭考虑良久,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太后下令,列举高贵乡公曹髦的罪状,把他贬为庶人,以百姓的丧礼安葬。


调
解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