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抛弃所谓的聪明和智慧,老百姓才能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所谓的仁义道德,老百姓才会重新回归到孝慈的天性;杜绝巧诈和私利行为,盗贼就自然消失了。但仅将这三点作为治国准则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作风朴素,内心质朴,摒弃私虑,减少欲求。

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不是因为没有智者,而是因为智者太多,大家都想称皇称帝,因此战争频起,烽烟弥漫,民不聊生。
卖智充圣
我们可以反过来说:“推圣崇智,民害百倍;推仁崇义,民不孝慈;推巧崇利,盗贼多有。”如果每个人都想当“圣贤”和能辩的智者,世界上就会出现很多钩心斗角的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圣人和智者一出现,就有许多平凡人为之驱使牺牲。圣人的出现势必要一统天下,这样就会发生战争,智者则令这场圣人之间的战争变得更纷繁复杂。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不是因为没有智者,而是因为智者太多,大家都想称皇称帝,因此战争频起,烽火弥漫,民不聊生。推仁崇义,这个世界上就会出现很多舍生取义的事情,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这么多的人为了仁义,抛妻弃子,不念赡养父母,孝慈也就无法实现了。推崇技巧和功利主义,就会出现很多盗贼行为,如诈骗、盗版等,为了个人私利而作奸犯科的事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圣智、仁义及巧利的过分推崇,而这三点正是争者的信念。争者拼命地去工作,干事业,目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救国救民,成为万人景仰的圣人,反而却使人民深陷战争泥潭;第二种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人们眼中的仁人志士,却使自己不能尽孝道;第三种是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欺诈瞒骗,争名夺利,加入欺世盗名的盗贼行列。争者的这三种信念皆为世间带来恶果,因此只有保持朴实敦厚,做到少思寡欲,才能最终取得善果。

崔浩写史书遭杀身之祸
崔浩才华出众,深得北魏数个皇帝的信任。太武帝命令崔浩等人编写北魏国史,崔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编写出30卷。当初太武帝告诉他们要秉笔直书,即使有什么忌讳的事也不妨写出来,崔浩还真的把北魏历史上一些不光彩的事写进了国史里面。崔浩不擅长写史书,他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并对全书进行润色,担任的是主编工作。国史写出来后,有人建议把这部书刻在石碑上永久保存下去,崔浩就营造了一个碑林,把整部史书都刻了上去。来往的人看到史书上那些不光彩的事,议论纷纷,鲜卑贵族看了之后很生气,跑到太武帝跟前告了他的状,说崔浩故意把国家的丑事拿出来说。

武帝也不提当初鼓励他们写史实的话了,下令把那些编写史书的人全部抓了起来,然后逐一审问。崔浩自己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只承认自己接受过贿赂。后来武帝亲自审问他的时候,他一句话都说不上来。
崔浩最后被判了死刑,当囚车拉着他开往刑场的时候,几十个士兵对着他的脸撒尿,崔浩惨叫着走了一路。从古代开始,宰相一级的官员被处死的成百上千,但没有一个像崔浩那样惨的。和他一起编写史书的人除了高允有太子求情而被赦免之外,其他人全部被杀。而崔浩家族无论亲戚关系远近,包括当时最高贵的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和河东柳氏这些清河崔氏的姻亲都被连坐灭族。


调
解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