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曲反而能保全,弯屈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生新,减少反而有增加,贪多反而变成困惑。因此,圣人抱持亘古不变的准则为天下人做出示范。不自我显现方能显明,不自以为是方能彰显,不自我夸耀方能成功,不自高自大方能长久。因为他不和别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过他。古人所说的委曲方可得到保全,难道是空话吗?只有懂得保全自己的人才能收归天下。

一个人要跳起来,就要先蹲下去;要拿东西,就要先把手中原来的东西丢掉。
贪得无厌
这段话是老子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具体表现。哲学家认为,每个事物都是能从其对立面转化而来的,就像太极阴阳图一样,白与黑是相互转化的,因此,一个人要跳起来,就要先蹲下去;要拿东西,就要先把手中原来的东西丢掉;要想往杯里装水,就得先把杯子里的东西倒掉。天下大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人们才会悟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正因为每个事物能从对立面转化而来,要战胜敌人,就要让自己表现得更加弱小,这样才体现出谋略的重要性。在战争中,上策伐心,其次伐谋,再次伐兵,攻心方是上上之策。勇者并不是无敌的,勇者往往备受敌人的重视,得到的反而是强硬的反击。台风来临之时,被折断的往往是刚硬的大树,而不是柔软的小草。争者不顾一切地争斗,选择了一条看似捷径,实际却是充满坎坷和荆棘的道路。他一直在索求增加自己的实力,以勇者自居,不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并且以与人争夺为荣,喜欢明刀真枪地干,不怕硬碰硬,却往往出现两败俱伤的场面。“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要使天下人都争不过你的话,只有不争,但如果争夺的话,那么天下人都与你争,你一个人能争得过60亿人吗?当形势不利于你的时候,最好是修身养性,时机还没成熟就贸然出击,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这是兵家之大忌,争者往往就是因为犯了这种大忌,所以只有死路一条。

败家逆子刘守光
后梁开平元年( 公元 9 0 7年) ,李思安率兵攻入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境内,经过的地方被焚烧掠夺一空。军队攻到幽州城下,刘仁恭还住在大安山的别馆中,城中没有防备,几乎失守,因与父亲之妾私通被刘仁恭赶走的儿子刘守光从外面带兵与李思安作战,李思安败走。刘守光于是自称节度使,命令部将率军攻打大安山。刘仁恭派出军队抵抗,战败被俘,被带回幽州。
燕王刘守光曾经穿着唐代皇帝的赭红色的袍子,对将吏们说:“现在天下大乱,英雄们以武力竞争,我兵马强壮,地势险要,也想称帝,怎么样?”刘守光派人劝说镇州的赵王王和定州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请求他们尊奉自己为“尚父”。赵王王把这件事告诉了晋王李存勖,晋王勃然大怒,想讨伐刘守光,手下的众将领都说:“刘守光这样是作恶到极点了,可以诛灭全族,我们不如假装推举他为尚父,让他多行不义。”于是与赵王王、王处直、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振武节度使周德威、天德节度使宋瑶,六镇节度使一起奉册推举刘守光为尚书令、尚父。

后梁太祖也知道刘守光狂妄愚蠢,于是任命他为河北道采访使,派遣阖门使王瞳等人前去册封他。刘守光把册仪扔在地上,说:“我的领地方圆二千里,披盔戴甲的将士有三十万,就算直接做河北的天子,又有谁能阻止我!”于是命令部下准备即皇帝位的礼仪。八月十三日,刘守光即皇帝位,国号大燕,改年号为应天。
后梁乾化三年( 公元 9 1 3年 )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攻破幽州城,俘虏了刘仁恭与他的妻妾。刘守光带着妻子儿女逃走,想去沧州投奔刘守奇,途中被俘。晋王从幽州出发,刘仁恭父子都戴着枷锁站在露布下面。刘守光的父母把唾沫唾到他的脸上,骂他说:“逆贼,把我们家败坏到这种地步!”


调
解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