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的思想治理国家的人,从来不靠武力称霸天下,使用武力是有报应的。使用武力的地方杂草丛生,大战过后,必然经济萧条。即使不得已要使用武力,达到目的就罢手,不要逞强。达到目的而不骄傲,达到目的而不炫耀,达到目的好像是不得已而为之,达到目的而不逞强,这才是善用武力。万物盛极而衰,炫耀强盛是不符合道的,凡是不符合道的事物,都会过早败亡。
以力治人
这一章指出了争者失败的两个道理:第一,争者崇尚武力。总想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昂扬斗志去战斗、去拼杀,遇到阻力不是想办法去避免,而是披荆斩棘,砍杀出一条血路来,因此,争者即使勇武过人,杀人一万也会自损三千,落得一个两败俱伤的下场。第二,争者不会适可而止。武力是在其他方法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不得已使用的,争者因为崇尚武力,喜欢使用武力,一日不砍砍杀杀就吃不下饭,即使伤痕累累,也要拼死搏斗,最终战死沙场。武力可以夺取政权,可以建功立业,却不能用来治理国家,巩固基业。争者即使通过武力拼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不适可而止的话,这些成就将会在刀光剑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过度使用暴力的人的成就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难逃物极必反的下场。
武力可以夺取政权,可以建功立业,却不能用来治理国家,巩固基业。
痛失天下的赤眉军
王莽篡位后,统治非常黑暗,各地官僚都腐败透顶。有个叫樊崇的人在琅琊起义,只一年工夫就聚集起了1万多人。樊奈的同乡也聚集了几万人的部队,和樊崇联合在一起,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在和王莽军队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支军队纪律性很差,也不知道建立根据地,只会一路抢掠,逐渐成为了流寇。
王莽派了10多万人前去讨伐,樊崇害怕自己的部队和王莽军混淆,下令部下都把眉毛涂成红色,从此号称赤眉军。赤眉军轻松战胜了前来讨伐的官兵。
樊崇等人认为,天下是刘家的天下,所以他们要找个姓刘的人出来当他们的首领,于是在部队中找了个西汉皇室的远亲——一个叫刘盆子的放牛娃出来,拥立他为皇帝。政治上有了名分后,赤眉军士气大振,很快就攻下了长安,俘虏了更始帝。
但是胜利冲昏了赤眉军将领们的头脑,他们攻下长安后,天天聚在一起饮酒作乐,还吹嘘各自的功劳,稍有不满就拔出剑砍柱子,比比谁的力气大。周围的官吏送贡品来,士兵们不但不迎接保护,反而私自抢掠,还抢老百姓的东西,很快就失去了百姓对他们的支持。一次在宫里设宴庆祝节日,因为一件小事而引发大乱,他们互相残杀,死了上百人才平息下来。
赤眉军烧杀抢掠成性,百姓只好纷纷逃散,城里的军粮得不到补充,很快就吃光了。赤眉军没有办法,放弃了长安城,抢掠来的财宝装上车,一把火把宫殿烧个精光,向西逃窜。第二年,赤眉军被冯异打得大败,刘秀也乘机率兵堵住了赤眉军的退路。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眉军这下慌了神,只好向刘秀投降。归降后不久,樊崇等人因为谋反被杀,原本可以纵横天下的赤眉军就这样败在了自己手上。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