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像阳光普照般无处不在,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左右它。万物依赖它生长从来都不推辞,居功至伟但从来都不标榜。养育了万物但从来不以主宰者自居,可以说是“卑微”;万物都归服和依顺它,它也从不以主宰者自居,可以说是德行高深。正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因此才成就了它的伟大。
历史上很多事例都证明,自命不凡、称王称霸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
自高自大
这里告诉了我们做人的两个道理:第一,做事不要太主观;第二,取得成绩不要骄傲。首先,要做个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要像大道那样怡养万物、使万物归顺。其次要“不为主”,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不主宰、不用主观意识去控制事物的发展;第二层意思是不要把自己当成主人,凌驾于别人之上。论对社会有贡献这一点,争者可能会做得到,通过拼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一些好处。但是“不为主”这点,争者就很难做到。因为争者很主观,个人意志非常强烈,常常用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去要求别人,喜欢主宰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另外,争者即使内心不想当主人,但是,他处处争强好胜,在别人看来是满怀野心的,认为他之所以拼命,肯定是想当官,想当领导,于是处处防着他,打击他。历史上很多事例都证明,自命不凡、称王称霸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从古代的袁绍、袁术、李自成到近代的袁世凯都是一登基就垮台。无论你力量多大,对社会作出多大贡献,但是一旦为主,就很容易失败。
淮南王刘安谋反
淮南王刘安喜欢读书做文章,又爱沽名钓誉,网罗四方宾客和技能之士几千人。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召来中郎伍被,与他商讨有关谋反的事情,伍被说道:“大王您怎么能有这种亡国的言论呢?您的王宫中生满荆棘,露水打湿人衣服的悲惨情形,我犹如已经看见了一样!”刘安大怒,将伍被的父母逮捕,囚禁起来。同时日夜加紧谋反准备,察看地图,部署进兵的路线。
刘安有一个庶出的儿子刘不害暗中派人告发,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刘安又一次和伍被商讨,说道:“先生认为当初吴王兴兵造反,是否正确呢?”伍被道:“不正确。我听说吴王后来很后悔,希望大王不要像吴王那样。”刘安说道:“吴王哪里懂得什么叫造反!当初朝廷的将领一天中有四十多人经过成皋。现在我截断成皋的通道,占据了三川的险要之地,再征召崤山以东的兵马,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事,左吴、赵贤、朱骄如等都认为可以有九成把握,只有你认为有祸无福,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一定会像你说的那样,不可能侥幸成功吗?”于是,刘安假造了皇帝印玺和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军吏、中二千石及周围各郡太守、都尉的印信,并伪造了朝廷使者的符节。又遣人准备向西逃往长安城,在淮南国故意犯罪,投到大将军卫青门下,一旦发动兵马,立刻刺死卫青。
恰在此时,廷尉前来逮捕淮南国太子刘迁。刘安听到消息后,同刘迁秘密商量,召丞相和高级官员们前来,企图杀死他们,起兵造反。伍被到廷尉那里,告知与刘安图谋反叛的过程。廷尉于是派人逮捕了淮南国太子和王后,并且包围王宫,搜捕在淮南国内与淮安王一道谋反的宾客,取得谋反证据后,上书朝廷。汉武帝下令公卿处治刘安一伙人,派宗正手持皇帝符节前往淮南国处治刘安。没等宗正到来,刘安便自杀而死。于是,将淮南王后、太子刘迁处死,所有参与谋反计划的人全部诛杀九族。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