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自居
这一章是《道德经》的精髓与脊梁,总纲领和灵魂,几乎《道德经》其余的八十章都是围绕这一章来进行详细的描述,参透这一章就等于参透了《道德经》的全部。
反者道之动,正如矛盾的双方向对方转化一样,万事万物也是向着其相反方向不断地转化,由强变弱,由弱变强,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生生不息。弱者道之用,说明弱是向强方向转化的,要使自己得到不断的增强,就要终始使自己居于弱者的姿态。如果把自己当成强者,以强者自居,就等于把自己放到由强变弱的轨迹上,这是一条下降的抛物线,会让我们的力量越变越小。很多聪明的有钱人一直保持节俭,因为他们不把自己当成有钱人,始终保持着节俭的生活状态,才能保持由穷变富的发展轨迹,激励自己继续赚钱,越来越富有。如果有了钱就以富者自居,就会堕入由富变穷的轨迹,从而越来越穷。
贫穷和富有,强大和弱小不是一个量词,而是指一种状态。只要强者不强,富者不富,就可以继续变强和变富;如果强者示强,富者示富,那么就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弱小和贫穷了。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失道寡助”。人天性同情弱者,即使你个人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寡不敌众,双拳难敌四手,争斗只能使自己的力量丧失得越快,而在力量不断丧失又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由强变弱;而弱者由于地位低下,形成了海纳百川之势,更容易得到四周河流水源的补充,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强。如果我们只看一定时期内的战争结果,我们可以说强者肯定能够打败弱者,因为强者虽然不断变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强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还是可以打败弱者的,但强者最终是不能持久的。
蒋介石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从一开始就看到了共产党这个新生力量的上升趋势,一直采取积极反共的姿态,妄想把共产党消灭于襁褓之中。但是,由于他本身站在官僚和垄断大资本家的阶级立场上,以富者和强者自居,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天下人的同情和帮助;而共产党虽然被打压,却代表着中国广大贫苦人民的阶级立场,在国共战争中扮演着弱者的角色,由于地位低下,海纳百川,因此,更容易得到天下人心,从而使自己的力量保持着一种持续上升的态势,最终赢得了天下。有部动画片叫《猫和老鼠》,很受欢迎,因为动画片里作为强者角色的猫经常被作为弱者角色的老鼠戏弄,满足了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
争者为什么会失败呢?争者把自己当成强者,而在人们眼中强者是不需要别人帮助的,而弱者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争者只好凭着自己个人的能力,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他以强者自居,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一条由强变弱的下降抛物线上,结局只能是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