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下万物都由道所生,德所养,有了养分才形成各种形状,有了运势才得到成全。因此,天下万物没有不遵从道、敬重德的。道之所以得到遵从,德之所以得到敬重,是因为它们从来都不发布指令,而是让万物顺其自然生长发育。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生它育它,使它成熟,使它结果,养它、护它。生育了万物却不占为己有,畜养了万物却不自恃有功,为万物之长却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深的德性。
有德者对待他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不会因为孩子的功业超过自己,孩子的成就高于自己而自觉惭愧或者心怀忌妒。
强加主宰
许多在国内被视为调皮捣蛋或平淡无奇的孩子,被送到国外读书反而成了顶尖学生,有人因此投诉中国目前填鸭式和被动学习的制度压抑了人才的发展。其实强调天赋和主动学习的西方式教育并不是什么独创,两千年前中国的老子就已经提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主张充分发挥人的自然天赋,尊重生命个体自由,不要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道生养万物,就像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虽然生养孩子,但从不自恃有功,教育孩子长大成长,但从不主宰他们的命运。大道和大德对世间万物的关怀,就像人间的母爱与父爱,是非常深厚和自然的。人如果能够用对自己孩子般的母爱和父爱去爱这个社会,去爱他人,才是一个真正有大道德的人。所以,真正的有德者对待他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他生长发育、成形、成熟,使他得到一份成就,却不会因为所帮助人的成就高于自己而自觉惭愧或心怀忌妒。
争者恰好相反,他处处与人竞争,希望在竞争中打败对手,从中得到一种成就的喜悦,所以争者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只能够为人子,不能为人父。他缺乏博爱的精神,缺乏宽容的气量,缺乏施与的大度,缺乏成人之美的美德,一心只顾自己的成长,不会去帮助别人。他一直以自己为中心,踏着巨人的肩膀去发展,但是从来就不会把自己当成巨人,帮助别人去发展,不懂得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争者无法给人宽厚深沉的父爱感觉,永远像一个不成熟的孩子,争者不是治国爱民、慈怀天下的材料,当然也不会是一名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的治世能才。
王安石改革失败
宋神宗即位不久,下令让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任命吕惠卿为自己的助手,先后制定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法令,统称新法。又任命40多人为提举官,把他们分派到各地推行新法。讨论变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行不通,但王安石排除众议,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其中有句话最有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映了他的改革思想。
王安石的新法本质上来说对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坏就坏在去执行这些法令的人身上。比如青苗法就是当年他当知县的时候借粮食给农民的措施,本来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是那些贪官强迫农民借粮,即使不需要借粮食的人也必须借,后来更发展到不借出粮食,但收获的时候还要农民出利息,实际上成了盘剥百姓的手段。保甲法也是个例子,保甲法就是把十家归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一家人如果有两个儿子,就派一个儿子出来,在农闲的时候接受官府的训练,作为民兵。这样既能节省开支,又增加了朝廷的军事后备力量。但后来发展到不管农忙农闲,都要从每家当中抽走一个壮丁训练,而且一训练就不准回家,直到家人送上贿赂才让走人。这样下去人民怎么忍受得了?所以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宋神宗的母亲和祖母都天天哭着要他废除新法,宋神宗很快就动摇了。
几年后,有人以天旱来攻击新法,宋神宗迫于无奈,只好将王安石免职,新法也逐渐被废除了。
强按鸡头不啄米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时,夹着一个皮包上讲台,从包里抓出一只鸡,在地上撒下一把米,按下鸡头让它吃米。鸡直叫着不吃,他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不断挣扎着,仍然不肯吃。这时,陶行知先生放开手中的鸡,不再去管它,获得自由的鸡禁不住米的诱惑,一口接一口地啄食起来。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