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于建设者坚韧不拔,善于抱持者牢固不脱,因为他们善于修养德行,所以子孙后代,代代祭祀不断。这种修养,用于身体德行就会真实无为;用于家庭德行就会丰足有余;用于乡里德行就会传留久远;用于国家德行就会丰盛富足;用于天下德行就像阳光那样普照无边。因此,应以自身来反观他身,以自家来反观他家,以本乡来反观他乡,以本国来反观他国,以本天下来反观他天下。我是怎么知道天下情形的呢?就是通过这样。
给子孙盖楼,楼垮子孙散,但如果给子孙留下一本家训,就能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不重修家
修养德行的人,是一个有建树的人,他不去建高楼大厦,因为有形的大厦始终会崩塌,他选择建立一种信仰,建立自己的德行和威望。给子孙盖楼,楼垮子孙散,但如果给子孙留下一本家训,就能代代相传,薪火不断。孔子立说授徒,传承千古,如今仍有大批儒学学者在学习、传诵和信仰他的学说。善于抱持的人不会脱手,因为他不是抱着有形之物,他抱持的是一种信念,只有抱持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够永远都不会衰落。所以要有所建树,不要建楼,而要立德、立言、立民心;要抱持,不要抱持金钱,而要抱持一种崇高的信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德望的人,才能使自己受到后人的尊重和敬仰。无论是多么显赫的名声,多么耀眼的财富,如果没有德行,也只能够显赫一时,就像袁世凯、希特勒一样不得善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德行呢?修养自身。通过修养自己的身体来安排家庭,关照社会、国家,从而达到修养天下的目的。所以,成功的人分成五步走:以德治身,以德治家,以德治乡,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怎么才可以推广自己的德行呢?一,以德养身,推己及人,从而影响别人,教会他们养身之德;二,以德养家,让别人学会养家之德;三,以德养乡,让别人学会养乡之德。通过这样推己及人来感化、教化别人,通过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使每个人都有德行,以至每个家庭都有德行,由很多家庭组成的地方也有德行,由很多有德行的地方构成的国家也会有德行,由很多有德行的国家构成的天下也会有德行。治国先治乡,治乡先治家,治家先治身。万事从头起,从自己做起。
治国先治乡,治乡先治家,治家先治身。万事从头起,从自己做起。
首先,争者不懂得德的重要,靠的是自己占领的欲望,希望通过武力来使他人屈服。他拼斗的目的往往是争夺名利,但是名利这东西,即使夺到手,也很容易失掉,因为它是有形的,有形的东西势必会消失。争者拼斗的不是德行,拼斗的是武力、实力等有形之物,所以不可以长久。其次,争者不会从自身做起,一直眼光向上,在别人看来,总是“心存高远”的样子。他不屑于修身和齐家,迫不及待地要治国、平天下,不会善待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善待自己的家人,反而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和家庭幸福为代价,来博取名声和财富。他这种好高骛远的行为必然会使行动失去基础,如一幢没有地基的高楼,肯定容易倒塌。他自己没有修养德行,无法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别人,往往只能通过一些物质利诱去笼络别人。所以,他的失败主要来自于他周围的人,来自于他身边的人,来自于他的助手。最后,争者由于心境不宁,所以无法察觉别人的变化。天下以国为本,国以乡为本,乡以家为本,家以身为本,故高人可以从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国家及天下的兴亡盛衰。争者不会观察别人,即使身边的人发生叛变,他也不会清楚,所以争者往往是败在自己人的手里。争者不会用德行来感化别人,只能够用武力去征服别人,而武力只能征服别人的身体,夺取别人的财富,却不能征服别人的心,所以他最终就会遭到别人的叛变而导致失败。
安禄山被儿子杀死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起兵作乱。
公元756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安禄山自从叛变后,经常忧心忡忡,且患目疾,几乎双目失明,又生疽疮。本来就很暴躁的性情,变得格外残暴,遇事稍不称心,轻则呵斥、谩骂,重则鞭挞,甚至杀人,弄得亲信爪牙人人自危。安禄山平日宠爱小妾段氏和她生的儿子安庆恩,段氏想让庆恩取代长子庆绪的“太子”地位,因此造成安庆绪的自危,使父子矛盾激化。
大臣严庄乘机唆使安庆绪和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杀安禄山以求自保,于是严庄与安庆绪在757年1月30日(唐肃宗至德二年正月初六日)深夜持兵立于帐外,李猪儿入帐砍安禄山的大肚子,一连几刀,血流如注,肠子都流了出来。安禄山从睡梦中惊醒,去摸枕旁的护身佩刀,可是为时已晚。
安禄山死后,安庆绪、严庄才入帐内用毡毯将尸体包裹,埋在床下。安庆绪即位后,事无大小,皆听命于严庄。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