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善于做将帅的人,从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从不意气用事;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从不与敌人硬拼;善于借用他人力量的人,在他人面前表示谦恭。这就是不与人相争的德行,这就是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合于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冲动易怒
要赢首先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在心态上,要做到不武、不怒、不与和为之下,使自己保持一种平静、淡定、自然、随和的心态。在行为上不与人相争,不要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威胁,不要卷入相争的漩涡里,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第二,学会用人之力,就是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从不与敌人硬拼;善于借用他人力量的人,在他人面前表示谦恭。
争者很难做得到这两点:首先,武力是争者的惯用手段,易怒也是争者的表现形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常常出现大怒的情形。不与人硬拼,更不是争者的做法,争者处处寻求敌人的主力来打歼灭战;为之下更是不能够为争者所忍受的姿态。其次,其处处与人相争彰显其拼斗的本色,根本无法具备不争之德。争者用的往往都是自己的智谋或力量,很少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身先士卒他很容易做到,但是却很难做到借人之力。争者无论在心态还是行为上都无法满足赢的两个条件,不符合自然以及宇宙间赢者的行事准则,如此的争夺,是不会赢的。
张飞之死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有这样一段引文:“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大意是张飞性格爱敬君子而不体恤小人物(小人,指的是道德品质不出众的人物),刘备常常对张飞说:你刑罚和杀人的程度已经过分了,又经常鞭打下属,现在是有令在身——为官了,这容易导致祸患。但张飞完全不当回事。当刘备准备征伐吴国,以报关羽之仇时,张飞在会师江州之前却死在属下张达、范强的手里。至于死因是否是因为曾鞭打过他们两个,众说纷纭,但不可能与张飞的性格无关。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