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人生失败的八十一个密码)
宋昇洋 著
有人问一位山人上山的路,山人回答:“我走了几十年山路,从来没有到达过山顶,所以我无法告诉你哪条路可以上山,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哪条路不能上山。”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善于用兵的人说:“我不敢主动进攻,而宁愿采取防守姿态;不敢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后一尺。”这样就可以做到行动但看不出队列所在;发号施令但看不出谁在指挥;发起进攻但看不出目标在哪里;拿着兵器但看不出兵器是什么。两军对敌最大的祸患莫过于轻敌,轻敌几乎使我丧失了制胜的法宝。实力相当的军队交战,重视敌人的一方一定会取得胜利。
防守比进攻更容易隐藏自己,隐藏自己的人才会让敌人轻视,才能在战争中处于哀兵的角色,保住必胜的结局。
轻视对手
不敢主动出击而采取防守姿态,不敢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后一尺,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行动不会暴露,使自己的号令不会泄露,使自己进攻的目标不为人所知,使自己的过人之处不被人发现。防守比进攻更容易隐藏自己,隐藏自己的人才会让敌人轻视,才能在战争中处于哀兵的角色,保住必胜的结局,这是骄人之兵。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战争都是因为指挥者轻视敌人才导致失败。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纸上谈兵、盲目出击,所以在长平打了败仗,被秦军坑杀了四十万士兵;三国时期的刘备轻视东吴,才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这些军队的失败都是因为指挥者轻视敌人、盲目进攻的缘故。
争者在战争中喜欢主动出击,无法忍受静止的防守状态;争者在战争中的口号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喜欢使用闪电战的形式,一上来就抖出全部的家底,排山倒海般进攻,行有行,攘有臂,扔有敌,执有兵。正因为争者在战争中过早、过快地暴露自己的实力,过多地采取进攻的战略战术,没有细致地观察敌人,做到避其锋芒、击其虚弱,不能够成为两军相交中的哀者,故而必败。
庞涓魂断马陵
公元前340年,魏将庞涓率军进犯韩国,韩王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大将田忌领兵出战,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庞涓获悉大梁情况非常危急,便急忙调兵回救京师。齐国军师孙膑深知庞涓一向骄傲轻敌,急于求胜,便采取了“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并对田忌说,魏军剽悍勇敢,目中无人,我们以其骄兵的习性,故意示弱,制造怯懦的假象;再采用“退兵减灶”的军事谋略,在齐军刚进魏国时建灶十万,第二天把灶减为五万,第三天减至三万。而庞涓察看了齐军驻地的情形后,骄横地说:“我早就料定齐军十分胆怯,敌军进入我国境内仅仅三天工夫,士卒已经逃亡过半了。”庞涓便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轻率地带领精锐骑兵猛追齐军,直至傍晚,才到达马陵,正值齐军在此埋伏,静候庞涓上当。
马陵是一处地势险阻、便于设伏的军事要地,也是魏军行进的必经之道。庞涓带兵一旦进入伏击圈,很可能九死一生。在这里,孙膑剥去一棵大树的表皮,露出树白,在上面写上“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大字。当庞涓率军赶到此地正借着火光辨识树上的汉字时,一阵惊疑和不幸的感觉袭掠其心。就在此刻,齐军万箭突飞猛射,鸣镝如骤雨般,顿时魏军慌乱,四散奔逃,纷纷中箭落马,伤亡无数。庞涓也身负重伤,难以脱险,自知智穷才竭,兵败名裂,哀叹一声,说:“我悔恨没杀瘸子,竟让竖子成名!”便拔出佩剑自杀了。

调
理
心
法
(作者简介:宋昇洋,国学学者、五行起名大师。《中华汉字易象字典》总编、暨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电子教育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国学学会、中国易经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易象姓名学、中国五行手诊学创始人)